马陆葡萄网
马陆葡萄网

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上海大都市圈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开发与乡村

发布日期:2023-03-18 23:55:05 出处:上海大都市圈规划 作者:杜凤姣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阅读:236

导 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提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优化营养供给结构”,发挥各城市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强化蛋白质和蔬果供给。在上海大都市圈走一圈,几乎每个区县,都能找到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它们被赋予由“地名+商品名称”构成的特殊标识,它们是地理标志农产品。本文从地理标志保护视角,梳理上海大都市圈特色农产品现状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保护


1. 地理标志相关概念


什么是地理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地理标志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民法典》将地理标志规定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之一,归类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形式予以保护。


地理标志在我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行保护:一是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进行保护,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导、以《商标法》为主要依据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保护体系。二是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进行保护,是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主导、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为主要依据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体系。三是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agi)进行保护,是以国家农业农村部为主导、以《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体系。




// 图1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农产品地理标志(agi)


2. 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


地理标志申请,需要考虑种植养殖的历史和规模、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特定质量和信誉等多个方面。注册地理标志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标志保护能够整合区域优质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杜绝假货、次货、冒牌货;利用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加强和提高名优特产品的质量与标准化;发挥市场引导与企业组织效应,推进和提升名优特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


其次,挖掘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打造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地理标志不仅代表了相关特色产品,也是一种具备文化传承的地域名片,更是承载着该地区人民世代相传的技艺和文化。地理标志保护可以帮助保存产品原产地的技艺、文化和民风,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


此外,地理标志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地理标志可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惠及更多农民。


二、上海大都市圈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情况与分布特征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上海大都市圈所处的江南地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不断涌现出众多享誉四海的名优特产。近10多年来,一大批农产品通过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种体系保护。由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两种体系的数据不完整,本文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切入点,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情况与分布特征,数据来源为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http://www.anluyun.com/)。


1. 从总量来看,上海大都市圈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占长三角的24%


截止2021年底,上海大都市圈九城共拥有10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数(429件)的比重达到24%。上海大都市圈第一件通过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是吴江香青菜(2009年),此后每年都有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平均每年新增8件,尤其是2020年共有21件农产品获批。




// 图2 上海大都市圈九城每年新增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




// 图3 吴江香青菜


2. 从分布来看,宁波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占上海大都市圈的1/5,其次是南通、上海和苏州


上海大都市圈九城均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宁波拥有20件,占上海大都市圈总数的1/5,位居首位,涌现出诸如“余姚榨菜”“奉化水蜜桃”“象山梭子蟹”“长街蛏子”等颇具地域特征的农特产品“金名片”。其次是南通拥有17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占16%;随后是上海和苏州,分别拥有15件和14件;数量最少的是无锡,仅拥有4件。




// 图4 上海大都市圈九城拥有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




// 图5 余姚榨菜、长街蛏子


按县级单元统计,上海大都市圈72个区县中共有51个区县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海门区和慈溪市各拥有6件,并列第一;随后是启东市和余姚市,各拥有5件;安吉县、长兴县、崇明区、常熟市和吴中区等5个区县各拥有4件。此外,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涉及多个区县,例如,湖州湖羊的保护范围包括湖州市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吴兴区、南浔区5个区县的44个乡镇。




// 图6 上海大都市圈中拥有4件及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区县


3. 从产品类别来看,果品和蔬菜占六成,其次是肉类产品和茶叶




// 图7 上海大都市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类别


上海大都市圈农产品地理标志中,产品类别最丰富的是果品,达到38件。桃子、杨梅、枇杷、西瓜、葡萄、草莓等水果适宜在大都市圈广泛种植,品质优良、各具特色。上海、宁波、苏州等城市在水果供给上具有优势,马陆葡萄、东山白沙枇杷、慈溪杨梅等品牌享誉全国。尤其是每年5月开始,从水蜜桃到枇杷,从醉李到杨梅,从西瓜到葡萄……新鲜的水果一波接一波,让人应接不暇。此外,还有启东芦稷、三林崩瓜等大都市圈特有品种,岱山沙洋晒生作为沙地种植的花生,经过特有的技艺制作加工,还承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




// 图8 马陆葡萄、东山白沙枇杷




// 图9 启东芦稷、三林崩瓜


蔬菜类别以27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位列次席,涵盖芋艿、蚕豆、藕、茄子、萝卜、山药等各种蔬菜。其中,安吉竹笋、崇明金瓜、鄞州雪菜、吴中鸡头米等大都市圈特色农产品,都与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依江傍海、河网密布的自然地理特征密不可分。在空间分布上,南通凭借蔬菜种植基础,拥有9件蔬菜类别的地理标志,主要分布在启东和海门,包括启东青皮长茄、海门香芋等。




// 图10 安吉竹笋、崇明金瓜




// 图11 鄞州雪菜、吴中鸡头米


肉类产品地理标志共有14件,涉及5种鸡、4种猪、3种羊和2种鹅,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通、湖州、常州等城市。其中,安吉具有成片的天然竹林,长期以来生长于此的安吉竹林鸡适应了山、丘、坝等混合生存环境,从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品种;焦溪二花脸猪已有400多年历史,被国内畜牧界誉为世界猪种中的“大熊猫。




// 图 12 安吉竹林鸡、崇明白山羊


江南茶区气候舒适、四季分明,为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年产量也最高。上海大都市圈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茶叶有10件,主要茶类有绿茶、白茶、黄茶等,安吉白茶、洞庭山碧螺春、无锡毫茶、长兴紫笋茶等都是中国茶里的传统名茶。




// 图 13 安吉白茶、无锡毫茶


水产动物类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分布于环太湖和沿海地区,共有8件。其中,阳澄湖大闸蟹历经千年历史,在各地的螃蟹中一骑绝尘、享誉中外;桑基塘鱼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融合了古法与现代模式养殖而成;嵊泗县海域被农业部划为一类贝类生产区,所产嵊泗贻贝具有个大、鲜嫩、肉肥、出肉率高、营养丰富、无污染等特点。




// 图14 阳澄湖大闸蟹




// 图15 桑基鱼塘、嵊泗贻贝


其他类别方面,上海大都市圈拥有3种粮食类别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是海门大红袍赤豆、青浦薄稻米和董浜黄金小玉米,其中青浦薄稻米是明、清时期的朝廷贡米,在明代《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2种药材,包括杭白菊和慈溪麦冬,尤其是桐乡种植杭白菊历史悠久、品牌价值高;1种花卉为崇明水仙,其与福建漳州组成我国水仙两大品系;另有1种特殊植物古林蔺草,产自宁波海曙区,作为草席的制作原材料。




// 图16 桐乡杭白菊、海曙古林蔺草


4. 从品牌影响来看,7件地标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


我国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合作。2020年9月,经过八年谈判,中国和欧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1年3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中欧各占275个),有力促进了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为中欧双方高品质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大都市圈共有7件地标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主要是茶叶和水产动物类。第一批2个,包括湖州安吉白茶和舟山嵊泗贻贝;第二批5个,包括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洞庭山碧螺春、舟山普陀佛茶、舟山三疣梭子蟹和舟山带鱼。


在品牌声誉度方面,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浙江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安吉白茶的品牌声誉位列全国第9名,杭白菊位列20名,阳澄湖大闸蟹、洞庭山碧螺春、阳羡雪芽、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等也进入前100名。


三、上海大都市圈地理标志开发保护的趋势与未来思考


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耕地资源紧缺,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出效益,必须走农产品品牌建设之路。紧紧围绕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布局、培优扶强,以打造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精品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为目标,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和发展,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1. 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和协同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产业本身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产业链价值挖掘不够、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探索“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既要促使上海大都市圈相关产业集群化和协同发展,提高竞争优势,又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中小企业,促使产业集群化和协同发展。一方面,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向现代生产企业模式转变,提升产品品质。例如,湖州正全力打造“湖州湖羊”区域公共品牌,现拥有长兴“吕山湖羊”、南浔“练市湖羊”整体商标、德清新市“张一品”羊肉品牌、吕蒙烤全羊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品牌10多家。另一方面,支持都市圈上下游企业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建立产业联盟。宁波以地理标志权利人为核心,建立多种形式的地理标志产业协作联盟,科学制定地理标志品牌发展规划,发挥领军企业“头雁”引领作用,一批地理标志示范产业迅速崛起。如“象山白鹅”坚持走“政府+联盟(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之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亿元,有效带动象山县内、对口帮扶地区以及国内10多个省份2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二是积极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特色产业园区。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申报,选择有较大产业规模、较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保护水平,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对国内地理标志保护起示范、引领、推广作用的地域进行保护与发展。目前上海大都市圈拥有浦东新区“南汇水蜜桃”1家示范区。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浦东将持续加强“南汇水蜜桃”地理标志宣传和保护,形成政府、行业、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多领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围绕地理标志整合产业链条、打造技术体系、发展绿色农业、讲好南汇故事,打造“兴业桃”“数智桃”“生态桃”“文化桃”。


2. 挖掘地理标志品牌的潜在价值,积极开拓各类市场


上海大都市圈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总体宣传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造成整个社会的认识还不足,市场推广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应增强大都市圈各区县原产地对地理标志品牌的意识,强化各类媒体平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宣传推广,积极拓展各类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近年来,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模式越发火热,“互联网+农业”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模式,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与电商、互联网企业对接。如无锡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与无锡本土的“网易严选”“江南易购”电商平台签订合作意向书,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及进行广告精准投放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销售量倍增的效果。另一方面,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测算,附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价格能普遍上涨15%-20%,如标有“舟山带鱼”的产品在售价上比同类产品高15%,还更受市场的欢迎。“叮咚买菜”平台上售卖的青浦“练塘茭白”比普通茭白价格足足高近60%。


近期,京东编制发布了《中国农产品产业带电商50强排行榜》。根据京东超市2020-2021年期间在售商品数量、销售额、搜索热度、好评度及省外销售占比五项数据,通过全方位对比后得出的电商指数进行排名。上海大都市圈内的阳澄湖大闸蟹、安吉白茶、洞庭湖碧螺春排名前10,阳山水蜜桃、舟山带鱼也入选50强。


3. 探索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综合开发模式,发展“六次产业”


上海大都市圈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多历史悠久,有的曾经成为贡品,有的在生产、加工、食用过程中寄寓某种文化意象,蕴藉着一段传奇或故事。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其所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候、风貌,以及独特的风俗、风情相交融,这些正是文化旅游产品所应具备的自然和文化禀赋。但上海都市圈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还存在着综合开发意识薄弱、跨界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


一是探索发展文创产业。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公众更加全面、深刻了解地方社会文化、民族风俗、地理标志产品的“故事”等,形成良好的广告效应,提高地理标志产地和产品知名度。如宁波“慈溪杨梅”、“鄞州雪菜”都建立了主题博物馆;舟山普陀佛茶立足茶禅文化融合,创建集普陀佛茶历史文化传承、产品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普陀佛茶文化体验中心,通过拍专题宣传片、讲好品牌故事等扩大普陀佛茶地标品牌影响力。




// 图17 鄞州区雪菜博物馆


二是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上海的乡村旅游起步发展,就和地理标志节庆分不开。1991年,当时的南汇县举办了第一届“南汇县桃花节”。人们意识到不仅是销售水蜜桃,盛开的桃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如今,不少地理标志都有了自己的节日,如嘉定马陆葡萄节、奉化水蜜桃节、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等。




// 图18 嘉定区马陆葡萄节


三是促进旅游业联动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地理标志产品销量,还可以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建筑业、旅游商品、旅行社、娱乐和服务等行业发展,扩大就业市场,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例如,湖州长兴县以大唐贡茶院为依托,在水口乡重点打造全流域紫笋茶文化旅游景区,以长兴紫笋茶文化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已初具规模,每年吸引了800多万来自上海、苏州、杭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来长兴畅饮紫笋茶、体验茶文化。




// 图19 长兴县大唐贡茶院


4. 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加强规划空间指引和政策支持


地理标志的开发与保护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围绕特色,规划具体目标和任务,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对于地理标志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有充分认识和准备。政府要协调各利益主体,明确责任分工,有效配置各类空间资源,加强政策支持。


一是加强规划空间指引和支撑。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尤其是县级以下规划,应从产业定位、用地布局等方面做好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最好保护与发展计划。一方面,从总体规划的产业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结构、用地布局规划等方面都应当围绕着如何运用好这一优势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这张名片的作用,规划应当充分地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找适合自身的未来经济、城乡建设发展的路径。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提出通过提质强基、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能力提升四大行动,全方位推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上海大都市圈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地理标志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例如,宁波市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先后出台《宁波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指引》等文件,建立起涵盖地理标志品牌挖潜培育、评价提升、展示推广等一整套运营服务体系。2021年嘉兴市出台《嘉兴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通过“提能力、建机制、育品牌”,加强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力度,培育一批蕴含嘉兴元素、品质精良、惠农显著的地理标志品牌。


注:文章图表均来自作者自绘,图片均来自网络。


总策划:


熊  健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孙  娟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屠启宇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


杜凤姣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